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被引:48
作者
李孟楼 [1 ]
王培新 [2 ]
马峰 [1 ]
杨忠岐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
[3]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花绒坚甲; 光肩星天牛; 寄生效果;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06.031
中图分类号
S476.3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6+162 +16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松树皮下节肢动物种群动态研究初报附视频 [J].
徐志宏 ;
陈为民 ;
余伟 ;
王志龙 .
华东昆虫学报, 2005, (02) :105-108
[2]   花绒坚甲成虫人工饲料的筛选研究 [J].
雷琼 ;
陈建锋 ;
黄娜 ;
李孟楼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3) :259-261+271
[3]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J].
李孟楼 ;
郭新荣 ;
庄世宏 ;
王敦 .
林业科学, 2005, (01) :157-164
[4]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初报 [J].
王小东 ;
黄焕华 ;
许再福 ;
杨忠岐 ;
范军祥 ;
特拉康 ;
陈驹坚 ;
钱明惠 .
昆虫天敌, 2004, (02) :60-65
[5]   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花绒坚甲 [J].
黄焕华 ;
许再福 ;
杨忠岐 ;
王小东 ;
范军祥 ;
钱明惠 ;
特拉康 ;
陈驹坚 .
广东林业科技, 2003, (04) :76-77+82
[6]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雷琼 ;
李孟楼 ;
杨忠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62-66
[7]   花绒穴甲不会飞处理对产卵数量的影响试验 [J].
孔晓凤 ;
孙玉荣 ;
赵军 .
宁夏农林科技, 2002, (06) :25-26
[8]   花绒穴甲幼虫、蛹的饲养试验 [J].
孔晓凤 ;
赵军 .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2, (03) :80-82
[9]   花绒穴甲室内发育研究 [J].
王卫东 ;
小仓信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3-47
[10]   花绒穴甲幼虫人工饲料的开发研究 [J].
王卫东 ;
赵军 ;
小仓信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