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忠磊
寇景轩
胡颖新
刘玉磊
毛德华
陈红旗
机构
[1]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临床; 影像学; 免疫学; 脑电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2.33 [囊虫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4.53%(1 349/1 427)患者癫痫发作症状得到完全控制,96.31%(861/894)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93.31%(223/239)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皮下结节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 I,有82.95%(2 106/2 539)脑囊虫病患者低密度灶全部吸收、17.05%(433/2 539)患者病灶大部分吸收,小部分转化为钙化灶;987例患者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74.77%(738/987)、84.70%(836/987)、3.75%(37/987);复查脑电图1 253例,其中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为74.86%(938/1253)、20.03%(251/1 253);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治愈率82.95%(2 106/2 539),显效率17.05%(433/2 539),总有效率100%。结论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873 / 18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当前我国猪带绦、囊虫病防治研究中的问题和对策 [J].
马云祥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0, (01) :6-9
[2]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166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观察 [J].
李长密 ;
李春霞 .
中华内科杂志, 1998, (07)
[3]   脑电显著性概率分布图的现状及探索 [J].
曹起龙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996, (02) :68-69
[4]   脑囊虫病的CT分期及临床意义 [J].
朱廷敏 ;
李淑芳 ;
潘桂芬 .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4, (03)
[5]   应用ELISA检测囊虫病患者循环抗原的研究 [J].
翟春生 ;
王永山 ;
施正良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3, (01) :16-19
[6]   猪带绦虫囊尾蚴发育规律的实验观察 [J].
马云祥 ;
刘建侯 ;
王运章 ;
李桂莲 ;
刘文柄 ;
魏广仁 ;
乔思杰 ;
姜红光 ;
陈杼 ;
马新爱 ;
朱长河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2, (01) :38-41
[7]   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的建议 [J].
马云祥 ;
薛晓玲 ;
于庆林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9, (02) :56-57
[8]   寄生虫感染的循环抗原检测及其应用 [J].
冯笑川 ;
沈一平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89, (02) :110-113
[9]   阿苯哒唑治疗囊虫病300例的临床观察 [J].
刘德惠 ;
刘淑珍 ;
张永江 ;
李书森 ;
郎志谨 ;
王永才 ;
李福文 ;
葛继先 ;
赵景才 ;
不详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1987, (02) :63-65
[10]  
寄生虫病免疫学及免疫诊断[M].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允鹤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