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流域非点源污染TN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14
作者
王秀娟
刘瑞民
何孟常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松辽流域; 非点源污染; 输出系数模型; 总氮; 土地利用; 非土地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非点源污染可以看成由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分析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能够体现两者对于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可以更深入的揭示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及变化规律,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松辽流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TN进行了空间模拟和变化趋势分析,并揭示了土地利用和非土地利用对松辽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 a间,松辽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TN负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80年代的129.3万t上升到1995年的141.7万t和2000年的约144.5万t。其中,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占有很大的比例,具体到省份来说,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所占的比例最高,两者均为83%;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流域内由非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比例日益增加,其中吉林省年均变化率最大,为4.5%,这反映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今后,应重点加强这几个地区的管理,完善施肥措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禽畜养殖粪便等的管理,从而使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得到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6+202 +2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J].
王波 ;
张天柱 .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12) :132-133+142
[2]   我国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研究简述 [J].
朱铁群 .
农村生态环境, 2000, (03) :55-57
[3]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黄方 ;
刘湘南 ;
刘权 ;
王平 .
水土保持通报, 2004, (06) :18-21
[4]   基于水文水质资料的非点源输出系数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J].
丁晓雯 ;
刘瑞民 ;
沈珍瑶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534-538
[5]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J].
刘瑞民 ;
杨志峰 ;
丁晓雯 ;
沈珍瑶 ;
伍星 ;
刘芳 .
环境科学, 2006, (12) :2407-2414
[6]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 [J].
岳勇 ;
程红光 ;
杨胜天 ;
郝芳华 .
地理科学, 2007, (02) :231-236
[7]   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丁晓雯 ;
沈珍瑶 ;
刘瑞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836-841
[8]   吉林省农业非点源氨氮污染环境影响评价 [J].
沈万斌 ;
杨育红 ;
金国华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4) :574-576
[9]  
An information-theoretical analysis of budget-constraine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Kaplan J D, Howitt R E, Farzin Y H. Journal of Environ Economy Management . 2003
[10]  
Relating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to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mine waste-located watersheds using geospatial techniques. Huaguo Xiao,W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