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10
作者
肖松华
刘剑光
狄佳春
许乃银
陈旭升
黄骏麒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转Bt基因; 抗虫性状; 遗传; 显性基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03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转 Bt基因抗虫棉新棉 33B和 GK- 1 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抗虫棉株系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8%、75 .1 % ,对照 TM- 1、泗棉 3号、苏棉 1 2号三个常规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1 0 .9%、1 3.9%、9.2 %。转 Bt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一代能明显延缓棉铃虫的发育进程。饲喂新棉 33B、GK- 1 2与常规品种 (系 )的杂种一代 72 h后 ,存活幼虫以1龄虫为主 ,分别占 92 .4%、85 .1 % ,并有少量 2龄幼虫。而同批次对照苏棉 1 2号和泗棉 3号以 2龄虫为主 ,分别占 89.6%、86.8% ,并有少量的 3龄虫出现。以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 F1叶片饲喂棉铃虫 ,其发育进度较取食对照品种的延缓 1个龄期。转 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是以单一位点的方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 ,不存在多位点的整合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51 / 3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抗虫杂交棉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J].
靖深蓉 ;
邢朝柱 ;
袁有禄 ;
刘少林 ;
王海林 ;
郭立平 .
中国棉花, 1997, (07) :15-17
[2]   转Bt基因抗虫棉R19品系的棉铃虫抗性表现及抗虫性遗传研究 [J].
唐灿明 ;
朱协飞 ;
张天真 ;
潘家驹 ;
陈安丰 ;
沈晋良 ;
孟凤霞 ;
周威君 ;
高丛芬 ;
吴益东 ;
陈进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7, (02) :94-100
[3]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鉴定 [J].
束春娥 ;
柏立新 ;
孙以文 ;
孙洪武 ;
黄骏麒 ;
倪万潮 ;
吴敬音 ;
张震林 ;
束春娥 .
江苏农业学报, 1997, (01) :23-27
[4]   控制棉铃虫暴发为害应急防治技术 [J].
夏敬源 .
中国棉花, 1996, (08) :2-6
[5]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J].
周兆斓,朱祯 .
生物工程进展, 1994, (04) :18-24
[6]   1992年鲁豫冀三省棉花减产原因分析及发展棉花生产建议 [J].
张雄伟 ;
汪若海 .
中国棉花, 1993, (02)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