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地区绿色颗粒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2
作者
张桂甲
孙和平
李从先
业治铮
机构
[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绿色颗粒; 海绿石; 蒙皂石; 鲕绿泥石; 磁绿泥石; 透射电子显微术; 江苏;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1991.01.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长江下游河道、长江口现代沉积区、口外残留砂沉积区及大陆架现代沉积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绿色颗粒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特别运用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其内部超微结构、单晶结构和单晶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长江口地区的绿色颗粒从宏观形态上可分为三类:颗粒状、书页状和生物状。不同形态者,其形成机制基本相同,只是微晶聚集的微空间环境不同。绿色颗粒的颜色和成熟度有较密切的关系,颜色愈深,K和Fe含量愈高,其成熟度也愈高。在某些颗粒中可以发现从边缘到中心,K和Fe增加,而Al和Si减少。本区绿色颗粒成熟度不高,K2O含量为8—7%,仅少数可达8.5%。绿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海绿石、鲕绿泥石、磁绿泥石和蒙皂石。其中以海绿石为主,因此是一种复合型绿色颗粒。不同形态及不同沉积亚环境中绿色颗粒的矿物成分并无太大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101 +101-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广西南流江三角洲地区绿色自生矿物颗粒的透射电镜初步研究 [J].
孙和平 ;
C.D.Curtis .
矿物学报, 1988, (02) :97-103+193
[2]   云南高原现代湖泊沉积物中铁的自生矿物 [J].
王云飞 .
海洋与湖沼, 1987, (01) :96-105+111
[3]  
生物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丽霞等 编著, 1983
[4]  
粉晶X射线物相分析[M]. 地质出版社 , 南京大学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教研室 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