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分子标记的个体识别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5
作者
刘弋
陈方平
蹇在伏
钟美佐
吴新华
徐雅靖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 长沙
[3] 长沙
关键词
STR; 个体识别; 临床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11 [血液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灵敏特异而且无同位素污染的个体识别方法。方法 :采用STR系统HUMCSF1PO、HUMTPOX、HUMTH0 1三位点多重PCR并银染检测技术分析无关个体、两代三口人家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前后供受者、母婴及脐血的DNA表型特征。结果 :无关个体极易区别 ;两代三口人家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5例Allo HSCT后受者嵌合状态均可检测 ,均表现为完全嵌合 ;脐血与相应新生儿带型完全相同 ;敏感度测定可检出混合细胞群中 1%的微量细胞。结论 :STR系统HUMCSF1PO、HUMTPOX、HUMTH0 1三位点多重PCR并银染检测技术可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Allo HSCT后嵌合状态及脐血之母血污染的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1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应用微卫星标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细胞植活的证据 [J].
朱平 ;
李健为 ;
薛海鹏 ;
罗辉 ;
杨科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01) :45-46
[2]   STR系统HUMCSF1PO-HUMTPOX-HUMTH01三位点复合扩增在上海地区的频率分布 [J].
平原 ;
顾丽华 ;
陈连康 .
中国法医学杂志, 1998, (01) :37-38
[3]   可变串联重复区多聚酶链反应法评估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嵌合状态 [J].
刘变玲 ;
曹履先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07)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