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双一流”建设笔谈
被引:2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杨兴林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爱生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阳
[
3
]
杨克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杨克瑞
[
4
]
黄启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黄启兵
[
5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秋硕
[
6
]
机构
: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
[2]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教所
[4]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5]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6]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
:
重庆高教研究
|
2016年
/ 4卷
/ 02期
关键词
:
“双一流”建设;
国际视野;
内部治理;
学术休假;
评价学视角;
D O I
: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2.017
中图分类号
: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一流大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等5个方面的问题。美国的经验表明,经费保障、共同治理和学术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学养成的必要条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灵活机动的管理制度和协同合作的保障机制等顶层设计上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但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从内部治理改革入手,规范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是当前中国大学治理改革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切入点。完善学术休假制度,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策略之一。在评价学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应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和动态支持机制,要关注评价主体的价值与话语权、对学科发展评价的片面导向和地方院校发展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钱学森之问”的误区——兼论全球化与大学的应对
[J].
程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程星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1)
:38
-41
[2]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礼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武建鑫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1)
:65
-73
[3]
民国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历史考察
[J].
李红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红惠
;
王运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运来
.
现代大学教育,
2015,
(06)
:28
-34+108
[4]
别让学术休假只是看上去很美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程功臻
.
教育与职业,
2014,
(16)
:65
-66
[5]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内涵
[J].
刘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刘爱生
;
顾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顾建民
.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
(01)
:8
-12
[6]
论大学的灵魂
[J].
刘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刘爱生
.
现代大学教育,
2011,
(01)
:32
-35
[7]
美国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杰
.
比较教育研究,
2008,
(07)
:56
-60
[8]
中日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比较
[J].
杨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轻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杨晓辉
.
教书育人,
2006,
(26)
:95
-96
[9]
英国科研评估制度与大学学科发展.[M].常文磊.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0]
学者笔谈.[M].徐飞;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
1
2
→
共 17 条
[1]
“钱学森之问”的误区——兼论全球化与大学的应对
[J].
程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程星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1)
:38
-41
[2]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光礼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武建鑫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1)
:65
-73
[3]
民国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历史考察
[J].
李红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红惠
;
王运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运来
.
现代大学教育,
2015,
(06)
:28
-34+108
[4]
别让学术休假只是看上去很美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程功臻
.
教育与职业,
2014,
(16)
:65
-66
[5]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思想内涵
[J].
刘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刘爱生
;
顾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顾建民
.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
(01)
:8
-12
[6]
论大学的灵魂
[J].
刘爱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刘爱生
.
现代大学教育,
2011,
(01)
:32
-35
[7]
美国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林杰
.
比较教育研究,
2008,
(07)
:56
-60
[8]
中日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比较
[J].
杨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轻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杨晓辉
.
教书育人,
2006,
(26)
:95
-96
[9]
英国科研评估制度与大学学科发展.[M].常文磊.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10]
学者笔谈.[M].徐飞;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