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被引:29
作者
吴建寨
沈辰
王盛威
张建华
孔繁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蔬菜生产; 空间集聚; 机制;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3 [园艺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目的】近年来,中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以31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系统探讨了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的空间集聚演变特征、效应与机制,并提出了应对政策建议,为优化生产布局、有效保障供给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中度指数计算蔬菜产量最大的n个省(市/区)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份额,基于基尼系数模型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省级层面的空间集中水平,揭示1995—2012年间中国蔬菜产业空间集聚的变动特征;应用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评估模型,分析蔬菜产业集聚水平、蔬菜价格、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单位面积资本投入等对蔬菜产值影响的显著性,揭示蔬菜生产聚集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初期中国蔬菜生产东南聚集、东多西少的空间特征在研究期内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2012年,西部省份产量比重提高了6个多百分点,东、西部地区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南北方向上,北方省份占全国比重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蔬菜生产向北方转移明显。研究期内,CR4和CR8两个集中度指标均是前期波动并略有提高,后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降,大致在0.4和0.6之间徘徊,两者的最高点分别发生在2001年与2004年,最低是1995年与1997年;基尼系数同样呈先升后降的变化,2004年的0.5045为研究期内最高点,之后逐步下降。蔬菜生产空间集聚的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导致空间重构的结果,也是蔬菜产业本身优化提升的过程。初期分布格局更加依赖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使得自然因素作用降低,经济、政策等层面因素的作用逐渐突出。修正后的效应评估方程通过了F检验,并且具有较高的解释水平,基尼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它每提高1个百分点,蔬菜单位面积产值将增加2.48个百分点。【结论】1995—2012年,中国蔬菜生产东、西部产量差距梯度明显减弱,生产重心向北方发生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尤其在前期更具波动性;蔬菜生产空间聚集对蔬菜产值影响显著,集聚的加强可有效促进蔬菜产值的增加;基于优化蔬菜生产空间格局角度,未来应从加强主产区建设、推进规模化与专业化生产、注重产业各环节间协同入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641 / 16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业集聚度变动特征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12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 [J].
贾兴梅 ;
李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19 (01) :209-217
[2]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演进趋势及效应分析 [J].
邓宗兵 ;
封永刚 ;
张俊亮 ;
王炬 ;
田维波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22) :4816-4828
[3]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地理集聚格局研究 [J].
刘世薇 ;
张平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5) :591-596
[4]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 [J].
姚春玲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3) :318-321+327
[5]   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J].
肖卫东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5) :19-31
[6]   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化及其机制 [J].
李二玲 ;
庞安超 ;
朱纪广 .
地理研究, 2012, 31 (05) :885-898
[7]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 [J].
王艳荣 ;
刘业政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9) :50-57
[8]   中国农业发展格局的演变特征与趋势 [J].
孙新章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107-111
[9]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 [J].
黄海平 ;
龚新蜀 ;
黄宝连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4) :64-69+111
[10]   中国汽车产业地理集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吴铮争 ;
吴殿廷 ;
袁俊 ;
徐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