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德行伦理体系

被引:41
作者
陈来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关键词
德行; 德性; 孔子; 论语;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1953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初看起来,儒家伦理的主导特性与德性伦理学很接近,但深入研究表明,两者也有一些差异。德行即道德的行为,德性则是道德的品质。所谓德性伦理学,就是以品质为关注核心的伦理学,但古代中国文化中,德字的使用,德目的列表,常常兼德行与德性而言。这是我们引入德性伦理学方法时要注意的。孔子伦理学的体系虽然包含了部分德性的讨论,但却是以"德行"为主导框架的,始终不脱离"行为"来展开的。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即"心行合一"的立场,在德目的讨论中,不离开行而去谈心,不离开行为去谈德性,不离开行为谈做人,总是倾向于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而且,孔子虽然也非常关注德目的讨论,但在具体德目的讨论之外,更关注整体人格的目标,故孔子的伦理学不只是一套德目的体系,而是以"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美善行为的整体体现,从而超越了单纯的德性伦理学。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5+160 +16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J].
陈来 .
天津社会科学, 2007, (02) :46-50
[2]   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J].
陈来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98-205
[4]   不可公度性、真理和儒家及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关于德性的对话 [J].
麦金太尔 .
孔子研究, 1998, (04) :25-38
[5]  
德性之境[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余纪元, 2009
[6]  
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徐向东, 2007
[7]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M]. - 三联书店 , 陈来著, 2002
[8]  
孝经译注[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汪受宽撰, 1998
[9]  
春秋左传注[M]. - 中华书局 , 杨伯峻编著, 1990
[10]  
尼各马科伦理学[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