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续“活态传承”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

被引:132
作者
祁庆富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保护方式; 合理性;
D O I
10.19898/j.cnki.42-1704/c.2009.03.001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不同,保护其活态传承的方式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生产"、"表演"。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进行商业性炒作是个误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J]. 宋伟宏.博物馆研究. 2006(03)
[2]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J]. 宋伟宏.博物馆研究. 2006 (03)
[3]  
这样的“原生态”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N]. 周芙蓉,欧东衢.经济参考报. 2007 (002)
[4]  
科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 (005)
[5]  
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设性破坏[N]. 余长安,周龙.光明日报. 2007 (002)
[6]  
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M]. 民族出版社 , 许宪隆, 2007
[7]  
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植被. 单三娅. 光明日报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