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

被引:41
作者
武剑锋
曾辉
刘雅琴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
[3]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4] 北京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城市化; 深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是导致工作区障碍影响指数空间分异的主要景观成分类型;全市生态资源用地类型呈现明显的碎裂化和孤岛状分布格局,而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不合理性是导致景观格局劣化的真正原因;摈弃以往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利用残存的生态资源辅助以必要的人工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来改善无连接区域内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强化建成区内的绿地建设工作,是提升深圳市景观连接度水平的3种有效策略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91 / 170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J].
李纪宏 ;
刘雪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17-224
[2]   景观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J].
韩文权 ;
常禹 ;
胡远满 ;
李秀珍 ;
布仁仓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87-1492
[3]  
高度城市化地区非城市建设用地导向——深圳案例研究[J]. 王爱民,刘加林.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S1)
[4]   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 [J].
张小飞 ;
王仰麟 ;
李贵才 ;
吴健生 ;
李正国 .
地理学报, 2005, (06) :96-102
[5]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 [J].
朱强 ;
俞孔坚 ;
李迪华 .
生态学报, 2005, (09) :2406-2412
[6]   深圳市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J].
胡振宇 ;
刘鲁鱼 ;
周林 .
开放导报, 2005, (04) :82-85
[7]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马鹿生境破碎化及其影响因子 [J].
姜广顺 ;
张明海 ;
马建章 .
生态学报, 2005, (07) :1691-1698
[8]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概念的景观格局优化——以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例 [J].
张小飞 ;
王仰麟 ;
李正国 .
生态学报, 2005, (07) :1707-1713
[9]   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探讨 [J].
俞孔坚 ;
黄刚 ;
李迪华 ;
刘海龙 .
城市规划学刊, 2005, (03) :76-81
[10]   景观功能网络的等级与结构探讨 [J].
张小飞 ;
王仰麟 ;
李正国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1) :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