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毛竹材材性变异的研究
被引:66
作者
:
马灵飞,马乃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马灵飞,马乃训
机构
:
[1]
浙江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来源
:
林业科学
|
1997年
/ 04期
关键词
:
毛竹,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密度,材性变异;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781 [木材学];
学科分类号
:
082902 ;
摘要
:
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var.pubescens)材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的分析测定,研究了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秆不同部位材性性状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竹材纤维长度主要受竹秆部位的影响,与年龄和胸径无显著相关;组织比量与年龄无显著相关,与胸径有一定相关;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与年龄、胸径、竹秆部位均有关系。从材性变异特点来看,经营培育小径级毛竹对制浆造纸更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J].
朱教君,姜凤歧,曾其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
朱教君,姜凤歧,曾其蕴
.
林业科学,
1994,
(01)
:50
-56
[2]
河北毛白杨木材纤维长度变异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其蕴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鲍贤镕
.
林业科学,
1990,
(03)
:232
-238
[3]
毛竹的形态学特性、超微结构及木素分布[J]. 房桂干,王菊华,任维羡,陈中豪.中国造纸学报. 1989(00)
[4]
十种竹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J].
陈友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陈友地
;
秦文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秦文龙
;
李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李秀玲
;
龚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龚建平
;
倪蔓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倪蔓娜
.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85,
(04)
:32
-39
[5]
毛竹机械组织的排列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喻诚鸿
;
张汝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张汝炜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63,
(04)
:308
-317
←
1
→
共 5 条
[1]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J].
朱教君,姜凤歧,曾其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
朱教君,姜凤歧,曾其蕴
.
林业科学,
1994,
(01)
:50
-56
[2]
河北毛白杨木材纤维长度变异的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其蕴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鲍贤镕
.
林业科学,
1990,
(03)
:232
-238
[3]
毛竹的形态学特性、超微结构及木素分布[J]. 房桂干,王菊华,任维羡,陈中豪.中国造纸学报. 1989(00)
[4]
十种竹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J].
陈友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陈友地
;
秦文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秦文龙
;
李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李秀玲
;
龚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龚建平
;
倪蔓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倪蔓娜
.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85,
(04)
:32
-39
[5]
毛竹机械组织的排列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喻诚鸿
;
张汝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张汝炜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63,
(04)
:308
-31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