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15
作者
张广斌 [1 ,2 ]
马静 [1 ]
徐华 [1 ]
蔡祖聪 [1 ]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甲烷产生途径; 碳同位素示踪技术; 甲烷产生抑制剂;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 稻田;
D O I
10.13758/j.cnki.tr.2011.01.020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 [J].
王平 ;
黄耀 ;
张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5) :291-297
[2]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排放的影响 [J].
李香兰 ;
徐华 ;
曹金留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土壤, 2007, (02) :238-242
[3]   水稻土甲烷产生、氧化和排放过程的相互影响──以水分历史处理为例 [J].
徐华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土壤, 2006, (06) :671-675
[4]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22-732
[5]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J].
黄耀 ;
张稳 ;
郑循华 ;
韩圣慧 ;
于永强 .
生态学报, 2006, (04) :980-988
[6]   冬水田休闲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 [J].
马秀梅 ;
朱波 ;
杜泽林 ;
郑循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99-1202
[7]   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张竹青 ;
李义纯 ;
不详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01) :89-92
[8]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J].
蔡祖聪 .
土壤, 1999, (05) :266-269
[9]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J].
王明星 ;
李晶 ;
郑循华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8, (04) :218-230
[10]   稻田甲烷排放研究的进展与成果 [J].
王步军,过益先 .
作物杂志, 1996, (06)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