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性泥石流容重计算的改进方法

被引:25
作者
余斌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稀性泥石流; 改进; 容重; 粒度分布; 百分含量;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9.01.016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稀性泥石流的沉积样的粒度不能反映稀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过渡(亚粘性)泥石流的沉积样的粒度也不能完全反映亚粘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通过分析稀性泥石流和亚粘性泥石流沉积样中的粗颗粒和细颗粒组成的百分比与稀性泥石流和亚粘性泥石流的实际粒度分布关系,得出稀性泥石流以细颗粒为主,>5mm的粗颗粒的百分比较小,大多数稀性泥石流的沉积样中这部分粗颗粒百分含量被夸大。去掉稀性泥石流沉积样中>5mm的粗颗粒可以修正被夸大的粗颗粒比例,由此粒度分布和修正公式计算的稀性泥石流容重与实际容重吻合较好。去掉亚粘性泥石流沉积样中>20mm的粗颗粒,可以修正亚粘性泥石流的粒度分布,由此粒度分布计算的亚粘性泥石流容重与实际容重吻合更好。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J].
余斌 .
沉积学报, 2008, (05) :789-796
[2]   2003年中国西南山区典型灾害性暴雨泥石流运动堆积特征 [J].
陈宁生 ;
张飞 .
地理科学, 2006, (06) :701-705
[3]   西藏波密米堆沟泥石流堵河模型试验 [J].
游勇 ;
程尊兰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5, (03) :288-293
[4]   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 [J].
刘希林 ;
王全才 ;
孔纪名 ;
何思明 ;
苏鹏程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01) :41-46
[5]   四川汶川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度评价 [J].
刘希林 ;
吕学军 ;
苏鹏程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1) :66-71
[6]   基于黏土颗粒含量的泥石流容重计算 [J].
陈宁生 ;
崔鹏 ;
刘中港 ;
韦方强 .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 (S1) :164-174
[7]  
泥石流运动机理与灾害防治.[M].费祥俊;舒安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云南大盈江流域泥石流.[M].张信宝;刘江著;.成都地图出版社.1989,
[9]  
泥石流研究与防治.[M].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  
云南小江泥石流综合考察与队治规划研究.[M].杜榕桓等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