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反思·反映: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思考

被引:12
作者
陈志良
杨耕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建构; 反思; 反映; 思维; 存在;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00.03.001
中图分类号
B02 [辩证唯物主义];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本文认为 ,反映是双重决定的 ,没有自在客体就不会有观念客体 ,没有概念结构对自在客体的分解 ,也不会有观念客体。思维的建构就是指思维通过概念、范畴关系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进程 ;反思思维直接产生于思维内在的逻辑与非逻辑的矛盾 ,其作用在于 ,批判、否定原有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并形成新的建构性思维 ,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思维定势、思维圈 ;思维反映存在不仅通过实践及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而且通过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形式 ,通过特定的主体坐标系来进行 ,并通过实践反思的形式不断发展 ,反映是在主体、客体、反映形式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主体依据自己的反映形式对客体的部分信息进行加工的信息变形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1+51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康德黑格尔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姜丕之, 1986
[2]  
人有人的用处[M]. 商务印书馆[美]维纳(N·Wiener) 著, 1978
[3]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 商务印书馆 , 洪谦 主编, 196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