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播种期反应敏感的不育大豆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彭玉华
杨国保
袁建中
梅德圣
李卫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 河南正阳县淮北大豆科学研究所
[3]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系 湖北武汉
[4] 河南
[5] 湖北武汉
[6] 湖北武汉
关键词
不育株率; 雄性不育; 败育; 大豆; 花粉株; 花粉植株; 播种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Brim和Young最早发现并报道了大豆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即msl系统(Brim and Young 1971)。其特点是雌性大部分可育,雄性几乎完全不育;产生大量双胚苗(Kenworthy等,1973);由减数分裂的异常引起(Albertsen,1976)。此外,在大豆中还发现了其它完全或部分雄性不育突变。这包括Arkansas部分雄性不育(Cavines等,1970;Cavines and Fagala,1973)、ms2突变休(Bernard and Cremeens,1975)和Wabash雄性不育(Chaudhari and Davis,1977)。Palmer证实,在msl位点的4个独立突变均引致雄性不育(Reid G. Palmer等,1978)。作者曾对一个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大豆的发现、特征及表现进行了描述,并进行初步遗传分析(Yuhua Peng el al.,1993)。本文对一新的不育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010 / 1013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