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秋季大气CO柱总量的变化

被引:3
作者
吴宏议
王普才
王庚辰
郑有飞
孔琴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部
[2] 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CO柱总量; 红外光谱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02 ;
摘要
利用中分辨率红外光谱仪于1999年秋采暖前后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CO、水汽等大气微量成分柱总量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 采暖后北京市区 CO柱总量较采暖前有所增加, 采暖前 CO柱总量较小, 日均值为0 147 atm cm, 而采暖后CO柱总量较大, 前7天的日均值为 0. 205 atm cm, 相应地日变化也比较大。但是, 大气中的CO柱总量受到气象条件的重要影响, 影响CO柱总量逐日变化和日变化的气象因子主要有大气稳定度、风速和风向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分担率的研究 [J].
郝吉明 ;
吴烨 ;
傅立新 ;
贺克斌 ;
何东全 .
环境科学, 2001, (05) :1-6
[2]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J].
傅立新 ;
郝吉明 ;
何东全 ;
贺克斌 .
环境科学, 2000, (03) :68-70
[3]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 [J].
刘小红 ;
洪钟祥 ;
李家伦 ;
李冰 ;
张玉林 ;
石立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3) :231-236
[4]   温带森林土壤消耗大气CO总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董云社 ;
彭公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7, (01) :72-77
[5]   北京市汽车污染分担率的研究 [J].
韩志雄 ;
邢玉兰 ;
全宝玲 ;
李国香 ;
马桦 .
环境科学, 1992, (03) :40-42+95
[6]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carbon monoxide and methane. 1: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J] . V. I. Dianov-Klokov,L. N. Yurganov,E. I. Grechko,A. V. Dzhola.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 19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