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性的生成及其发展走向

被引:14
作者
张康之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性; 公共领域; 公共部门;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D O I
10.14154/j.cnki.qss.2018.03.001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性的概念意味着一个认识视角,也是判断公共领域、公共部门的标准。在近代早期的工业化、城市化中就开始了公共领域生成的过程,但是,早期的人们是从国家与社会分离的视角中去解析社会治理的。到了20世纪,由于哈贝马斯等人的贡献,认识到了公共领域、公共部门与私人领域、私人部门的分离和分立,提供了理解社会治理的一个新视角。所以,公共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是公共领域、公共部门所应有的一种属性。在工业社会的演进中,公共性有着不断增强的趋势,而且人们对公共性的理解也经历了几次转变。特别是在公共行政得以生成后,人们更多地是将公共性的概念与公共行政联系在一起加以认识的,通过公共性的概念去判断公共行政在公共产品供给、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上的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改革中,由于公共产品的外包服务,造就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局面,也引发了公共性的扩散以及社会公共性的出现。在科学上,公共性的扩散直接导致了公共管理学科的生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正义的中断.[M].(美) 弗雷泽 (Fraser;N.)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公共行政的精神.[M].(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Frederickson)著;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4]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5]  
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彭和平等编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