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趋势及治理

被引:1
作者
李建芳
高艳荣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下经济; 税收流失; 趋势; 现金比率法; 治理措施;
D O I
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5.10.035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地下经济规模测度方面,现金比率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我国由于现金交易量庞大,该方法更具有适用性。本文对我国1999年-2014年地下经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自2008年以来出现较明显起伏变化;由地下经济所导致的税收流失比率呈下降趋势,但绝对规模值仍较大,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应加强廉政建设、推进结构性减税、打击逃税行为、促进公开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中国非正规经济——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 [J].
罗翔 ;
卢新海 ;
姜国麟 ;
项歌德 .
科学学研究, 2014, 32 (05) :687-697
[3]   地下经济与正规经济关系的再检验 [J].
徐斌 ;
夏杰长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4, 29 (01) :4-11+21
[4]   公共服务满意度、税制公平与纳税遵从——来自中国的证据 [J].
任小军 .
经济与管理 , 2013, (04) :5-12
[5]   居民收入分配如何影响非正规经济规模——基于城镇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的考察 [J].
徐蔼婷 ;
刘波 ;
李金昌 .
经济学家, 2012, (04) :29-36
[6]   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J].
杨灿明 ;
孙群力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93-106
[7]   自愿税收遵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
杨得前 .
税务研究, 2009, (10) :74-77
[8]   腐败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主义的视角 [J].
陈刚 ;
李树 ;
尹希果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3) :59-68
[9]   基于现金比率模型改进的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算 [J].
刘华 ;
张伟伟 ;
廖福刚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7, (01) :138-140
[10]   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 [J].
罗磊 .
经济科学, 2005, (03) :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