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邓丽君、流行音乐与20世纪80年代的批判话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生成语境分析之一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祝欣
机构
: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
:
文学与文化
|
2014年
/ 01期
关键词
:
邓丽君;
流行音乐;
批判话语;
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价值观;
错位;
D O I
:
10.13896/j.cnki.wxywh.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
J60-05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从批判邓丽君开始,引发一系列批判流行音乐的文化事件。流行音乐被定位于"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和"商品化艺术"。现在看来,这些批判话语既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迎合与积极响应,也是精英主义艺术观的最初体现。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并不具有形成商业文化的经济环境与制度环境,更由于广大受众听赏流行音乐的主要动因在于走出禁欲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牢笼,修复被破坏殆尽的"情感结构",所以他们所代表的世俗价值观与批判话语形成了明显的错位。这种错位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价值观错综复杂的生成语境。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诗忆[J]. 王彬彬.黄河文学. 2010(12)
[2]
三十年前如此“批邓”
雷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雷颐
[J].
同舟共进,
2010,
(08)
: 59
-
61
[3]
声音走私时代 邓丽君的声音“粉色革命”[J]. 张闳.厦门航空. 2009(06)
[4]
《乡恋》解禁记[J]. 李杨.中国新闻周刊. 2008(13)
[5]
八十年代流行歌曲纪事[J]. 胡士平.纵横. 2006(12)
[6]
1980李谷一 那年流行“黄色歌曲”[J]. 吴虹飞,陈琛,李鹏.南方人物周刊. 2006(12)
[7]
听邓丽君的年代
宗道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宗道一
[J].
高中生之友,
2005,
(Z4)
: 65
-
66
[8]
永远的邓丽君
师永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师永刚
昭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昭君
方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方旭
[J].
文史博览,
2005,
(11)
: 38
-
40
[9]
流行音乐再批判
陈志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志昂
[J].
人民音乐,
1990,
(05)
: 35
-
37
[10]
流行音乐批判
陈志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志昂
[J].
音乐研究,
1989,
(04)
: 16
-
22
←
1
2
→
共 13 条
[1]
诗忆[J]. 王彬彬.黄河文学. 2010(12)
[2]
三十年前如此“批邓”
雷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雷颐
[J].
同舟共进,
2010,
(08)
: 59
-
61
[3]
声音走私时代 邓丽君的声音“粉色革命”[J]. 张闳.厦门航空. 2009(06)
[4]
《乡恋》解禁记[J]. 李杨.中国新闻周刊. 2008(13)
[5]
八十年代流行歌曲纪事[J]. 胡士平.纵横. 2006(12)
[6]
1980李谷一 那年流行“黄色歌曲”[J]. 吴虹飞,陈琛,李鹏.南方人物周刊. 2006(12)
[7]
听邓丽君的年代
宗道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宗道一
[J].
高中生之友,
2005,
(Z4)
: 65
-
66
[8]
永远的邓丽君
师永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师永刚
昭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昭君
方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方旭
[J].
文史博览,
2005,
(11)
: 38
-
40
[9]
流行音乐再批判
陈志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志昂
[J].
人民音乐,
1990,
(05)
: 35
-
37
[10]
流行音乐批判
陈志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志昂
[J].
音乐研究,
1989,
(04)
: 16
-
2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