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
杨依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南汇县周浦公社卫生院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
杨依方
杨治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南汇县周浦公社卫生院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
杨治良
胡春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南汇县周浦公社卫生院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
胡春香
吴瑞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南汇县周浦公社卫生院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
吴瑞良
机构
:
[1]
上海南汇县周浦公社卫生院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研组针麻组,
来源
:
针刺研究
|
1977年
/ 04期
关键词
:
针刺镇痛;
心理因素;
临床实践;
实验结果;
精神因素;
穴位电刺激;
镇痛作用;
受试者;
性差异;
实验处理;
D O I
:
10.13702/j.1000-0607.1977.04.011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近年来,针刺麻醉有了迅速的发展,从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穴位电刺激能保持和增强“得气感”,提高痛阈;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痛阈。国外报导中对针刺镇痛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针刺确有镇痛作用,而且是通过生理效应实现的;Wall、Clark等人认为针刺镇痛取决于心理因素的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正常人的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针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针刺麻醉理论研究资料选编[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针刺麻醉》编写小组, 1973
←
1
→
共 1 条
[1]
针刺麻醉理论研究资料选编[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针刺麻醉》编写小组, 197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