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的研究发展脉络与评述

被引:12
作者
吴承玉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
关键词
血瘀证; 理论研究; 客观研究; 诊断标准;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2004.03.003
中图分类号
R255.7 [血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从 4个方面论述了血瘀证 5 0年来研究进展。理论研究 ,着重从古今文献论述血瘀证定义和含义 ;客观研究 ,着重对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微循环等方面对血瘀证进行研究 ;血瘀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主要对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造模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 ;诊断标准研究 ,包括诊断标准、诊断指标的研究。并对上述内容进行了评述 ,并提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年大鼠气虚血瘀证的模拟及其机制探讨 [J].
庞树玲 ;
高金亮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7, (03) :29-32
[2]   血瘀证患者甲皱微循环检测的研究 [J].
蔡辉,宁静,吴利群,胡兵,苏全胜 .
中医药学报, 1995, (03) :30-32
[3]   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J].
王殿俊 ;
刘小浩 ;
金辉 ;
沈明勤 ;
叶其正 ;
常复蓉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2, (01) :18-21
[4]   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初步探讨 [J].
温泽淮 ;
赖世隆 ;
陈云波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2, (03) :157-159+133
[5]   疼痛所致家兔“血瘀证”模型研究 [J].
卢振初 ;
周淑英 ;
罗宇慧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1, (03) :149-150
[6]   肝郁证的动物实验研究——激怒刺激对大白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须惠仁 ;
傅湘琦 ;
向丽华 ;
陈燕萍 ;
刘金红 ;
逯波 .
中医杂志, 1991, (06) :44-47
[7]   “瘀可致水”理论的研究 [J].
周端 ;
吴圣农 ;
马贵同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1) :8-11+78
[8]   活血化瘀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概况 [J].
李麟仙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04) :255-256+240
[9]   试探瘀水互患的必然性 [J].
张斯特 ;
张斯杰 .
河南中医, 1981, (04) :16-17
[10]   试谈痰瘀相关 [J].
董汉良 .
中医杂志, 1980, (09)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