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控制养殖池污染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冯敏毅
马甡
郑振华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污染; 生物制剂; 菲律宾蛤仔; 江蓠;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6.01.018
中图分类号
X714 [水产业];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利用陆基围隔对微生物制剂、底栖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控制养殖池污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利生健浓度达到6mg/L时即可显著降低池塘底泥的自污染速率,底泥中总氮积累速率仅为对照组的45.4%,对虾存活率提高53.25%,并能有效缓解水体中的氨氮压力。底栖滤食性贝类效果不明显,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底质的氮污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适宜底播密度为100g/m2,100g/m2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积累速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在池塘中受到微藻竞争、浮泥以及透明度变化影响,生长较差。同时,本文通过对养殖池塘污染物基本概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初步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J].
杨宇峰 ;
费修绠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53-57
[2]   滤食性贝类在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附视频 [J].
吴桂汉 ;
陈品健 ;
江瑞胜 .
台湾海峡, 2001, (04) :447-452
[3]   贝虾混养池底栖动物调查及有机污染评估 [J].
吴桂汉 ;
陈品健 ;
江瑞胜 ;
方志山 ;
杨圣云 ;
许振祖 ;
林元烧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94-98
[4]   春季厦门港、九龙江口各种形态磷的分布与转化 [J].
洪华生 ;
戴民汉 ;
陈水土 .
海洋环境科学, 1989, (02) :1-8
[5]   论虾贝混养的生态调控 [J].
项福亭,杨静,张益额,安邦超 .
齐鲁渔业, 1994, (02) :31-33
[6]   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α的简易测定 [J].
戴玉蓉,卢敬让 .
齐鲁渔业, 1997, (02) :35-36
[7]   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垂直分布 [J].
袁有宪 ;
崔毅 ;
曲克明 ;
辛福言 ;
孙耀 ;
宋云利 ;
衣铭明 ;
陈碧鹃 ;
陈民山 .
水产学报, 1999, (04) :363-368
[8]   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研究──Ⅰ.复合微生物分解有机底泥及对鱼类的促生长效应 [J].
李卓佳 ;
张庆 ;
陈康德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8, (01) :5-8
[9]   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J].
张甲耀,李静,夏威林,邓南圣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6, (02) :193-199
[10]  
环境微生物工程[M].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马文漪,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