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计算机量化诊断的探索

被引:8
作者
梁俊雄
吴永毅
罗丹峰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脾虚/诊断,因素分析.统计学,中医现代化;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1997.04.004
中图分类号
R256.3 [脾胃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探索以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2.5forDos为平台,运用信息评价分析的方法对脾虚证相关的22个证候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有较大诊断价值的11个证候,其中5个证候的诊断贡献率最大,依次为食欲减退(22.79%)、食后腹胀喜按(18.33%)、面色萎黄(17.99%)、肌瘦无力(17.04%)、大便溏泄(12.19%),总和达88.34%。认为脾虚证诊断的定量化应以证候的信息量即诊断贡献率的大小作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医辨证定量化的思路 [J].
梁俊雄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01) :6-9
[2]   脾虚证分度定量诊断研究 [J].
孙弼纲,刘健,鄢顺琴,田长经,沈鹰,戴小华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 (03) :135-138+131
[3]   脾虚证计量诊断的探讨 [J].
邱向红 ;
邓铁涛 ;
王建华 ;
劳绍贤 .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 (01) :24-27
[4]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J].
沈自尹 ;
王文健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10) :598-598
[5]  
医用生物数学[M].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周怀梧 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