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时空格局及相关环境因子

被引:62
作者
代龚圆 [1 ,2 ]
李杰 [3 ]
李林 [1 ]
宋立荣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滇池; 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 时空格局; 环境因子; 种群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研究滇池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的时空格局,探讨影响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滇池北部湖区选择6个点位,共开展了24次采样,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相关理化参数。通过比对滇池全湖周年监测数据,研究发现,北部湖区叶绿素a浓度从12月中旬开始下降,2月中旬降至最低值26.5μg/L,5月中旬达到最大值530.5μg/L。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4属97种,其中绿藻53种,蓝藻20种,硅藻17种,隐藻2种,金藻2种,甲藻1种,裸藻2种。蓝藻生物量在12月、3月至6月期间占优势,12月份优势种为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3月至5月为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flos-aquae),6月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硅藻在1月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研究结果表明,水温高于14℃以上,微囊藻生物量迅速增加;束丝藻生物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加,高于22℃时迅速减少。北部湖区6个点位浮游植物的空间差异显著,D1、D4号点微囊藻、束丝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D2、D5号点广缘小环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点(P<0.01)。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滇池北部湖区,水温可能为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差异主要由气象因素和水体营养盐共同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946 / 9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滇池流域气候特征研究 [J].
姚平 ;
赵付竹 ;
夏红云 .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S1) (S1) :8-10
[2]   滇池藻类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J].
万能 ;
宋立荣 ;
王若南 ;
刘剑彤 .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02) :184-188
[3]   中国淡水微囊藻属常见种类的分类学讨论——以滇池为例 [J].
虞功亮 ;
宋立荣 ;
李仁辉 .
植物分类学报, 2007, (05) :727-741
[4]   滇池水动力仿真研究 [J].
袁国林 ;
陈异晖 .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S1) :22-24
[5]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 [J].
李原 ;
张梅 ;
王若南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72-276
[6]   滇池水体理化环境状况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J].
方涛 ;
敖鸿毅 ;
刘剑彤 ;
蔡庆华 ;
刘永定 .
水生生物学报, 2004, (02) :124-130
[7]   西山遮挡对滇池风生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李术军 ;
刘树坤 ;
李锦秀 .
湖泊科学, 1998, (01) :5-10
[8]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 1990
[9]  
中国淡水藻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鸿钧等 编著, 1980
[10]  
The inverted microscope method of estimating algal numbers and the statistical basis of estimations by counting[J] . J. W. G. Lund,C. Kipling,E. D. Cren.Hydrobiologia . 19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