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形成规律的探讨

被引:73
作者
李月树
祝廷成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羊草种群; 相对增长; 光合系统; 极大值; 生长季; 光系统; 无霜期; 生物量; 现存量; 羊草草原; 形成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种群生态的水平研究了中国东北草原的主要优势植物——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若干形成规律。羊草种群每年从4月初返青,其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速率在抽穗前(5月中旬—下旬)最快,达0.1142克/克/天;绝对增长速率在盛花期(6月中旬—下旬)最快,达7.46克/米2/天。前者决定于羊草的自身发育节律,后者受生长季内的气温和降水的约制。羊草种群总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呈单峰形式,峰值出现在8月中旬,达305克/米2。继后,生物量逐渐下降至10月中旬地上部全部枯死。据观测,影响羊草种群地上部总生物量的限制因素是:生长季前期(4—7月)的降水量。羊草种群地上部总生物量峰值的高低,依赖同化器官生物量的增长,总生物量与同化器官生物量的增长呈强正相关(r=0.9472**)。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英国Hampsfell蕨菜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量的研究 [J].
陈灵芝 ;
D.K.林德莱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2, (02) :105-119
[2]   草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方法评介 [J].
祝廷成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4) :55-63
[3]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M].[英]查普曼(S·B·Chapman)等 著;阳含熙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