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结构与超文本阅读

被引:5
作者
袁曦临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图书馆
[2] 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
关键词
超文本; 超文本阅读; 数字阅读;
D O I
10.13663/j.cnki.lj.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
G252.1 [图书宣传];
学科分类号
1205 ; 120501 ;
摘要
随着超文本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超阅读"已经突破理论研究和试验性阶段,正成为当下人们阅读的主流形式。超文本作品因其结构上的开放性,导致阅读的多元性,从而深刻影响了出版和阅读的生态,改变了作者的写作叙事模式,出版编辑的工作形态以及读者的认知阅读行为,传统的阅读方式与场景均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而图书馆对于即将面临的阅读服务困境估计不足,在服务模式和技术准备方面亟待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超文本与互文性 [J].
甫玉龙 ;
陈定家 .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99-204
[2]   超文本文学链接方式及其影响 [J].
袁诠 .
文学教育(下), 2007, (05) :27-29
[3]   超文本:文本的解构与重构 [J].
费多益 .
哲学动态, 2006, (03) :43-47
[4]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J].
黄鸣奋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139-147
[5]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学发展研究[D]. 刘志礼.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超文本文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D]. 詹丽.中南大学. 2009
[7]  
数字文学[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芬) 考斯基马 (Koskimaa, 2011
[8]  
作品第一号[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法) 萨波塔, 2010
[9]  
云图[M]. 上海文艺出版社 , (英) 米切尔, 2009
[10]  
超文本诗学[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黄鸣奋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