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舆论内涵解读

被引:16
作者
李畅
黄颜颜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后真相; 舆论; 内涵;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8.09.013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出现了客体流动性、本体撕裂与极化、主体由精神聚合体向情感聚合体转变等新特点。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时效性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导致信息接触的不全面,舆论客体由"可读"、"可见"走向"可写",一改过去舆论客体相对静态封闭的特质;由协同过滤和算法推送导致的信息接触自主化,意见表达个性化,使得舆论主体更加倾向于处在和自己意见接近的群体中,依赖群体情感走向聚合,逐渐丧失了作为舆论主体的自主性,从而导致舆论极化,观点撕裂,共识难以凝聚。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