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条件下东北森林主要建群种的空间分布

被引:22
作者
冷文芳
贺红士
布仁仓
胡远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建群种; 全球变暖; HADCM2SUL方案; CGCM1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全球气候模型HADCM2SUL和CGCM1分别预测100a后全球年均温增加3.7℃和5.2℃,年降水增加30.7%和25.1%。为了研究东北森林对这两种预测方案的反应,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东北森林8个建群种与11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山杨和蒙古栎之外,年均温是决定其它树种存在与否的重要因子。采用模型结果预测现行气候条件下8个树种的分布并与其现实分布比较,发现针叶树种的总正确率、敏感度、指定度和错误肯定率均比阔叶树种的要高,而错误否定率比后者低,说明模型对针叶树种的拟合程度要优于对阔叶树种的拟合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了8个树种在两种气候变化方案下100a后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在HADCM2SUL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冷杉和云杉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1.2%、67.4%、11.9%、10%;长白落叶松、红松和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87.8%5、4.6%、31.3%;在CGCM1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云杉、冷杉和红松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9.2%8、9.9%、85.9%、83.2%、4.9%;长白落叶松、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93.3%、27.5%;山杨在这两种方案下数量不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257 / 42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森林景观的初步重建 [J].
常禹 ;
李月辉 ;
胡远满 ;
徐崇刚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309-317
[2]   气候变化和植被关系研究方法探讨 [J].
王连喜 ;
杨有林 ;
何雨红 ;
郑有飞 .
生态学杂志, 2003, (01) :43-48
[3]   气候变暖对长白山主要树种的潜在影响 [J].
郝占庆 ;
代力民 ;
贺红士 ;
David J. Malandnoff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53-658
[4]   1896年和1986年黑龙江省几种森林景观的特征变化(英文) [J].
陈雄文 .
植物学报, 2000, (09) :979-984
[5]   林窗模型BKPF模拟伊春地区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反应 [J].
陈雄文 ;
王凤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13-517
[6]   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 [J].
邓慧平 ;
吴正方 ;
周道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44-47
[7]   气候变化背景下小兴安岭天然林的模拟研究 [J].
延晓冬 ;
赵士洞 ;
符淙斌 ;
ShugartH.H ;
于振良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72-376
[8]   小兴安岭南坡红松林动态模拟 [J].
桑卫国 ;
李景文 .
生态学报, 1998, (01) :40-45+48-49
[9]   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建模 [J].
陈育峰 .
地理科学进展, 1997, (03) :26-30
[10]   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 [J].
周广胜 ;
张新时 ;
高素华 ;
白克智 ;
延晓东 ;
郑元润 .
ActaBotanicaSinica, 1997, (09) :87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