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阔树种造林比例下小兴安岭森林景观的动态模拟

被引:10
作者
周宇飞
贺红士
布仁仓
金龙如
李秀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小兴安岭; LANDIS; 天然林保护工程; 人工更新造林;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330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模拟了不同针、阔树种造林比例(P1,100%阔叶树;P2,70%阔叶树、30%针叶树;P3,50%阔叶树、50%针叶树;P4,30%阔叶树、70%针叶树;P5,100%针叶树)和采伐后完全依赖天然更新(P6)6种预案下2001—2201年小兴安岭友好林业局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区森林资源的恢复,但单一营造针叶树的预案会使其阔叶树的面积百分比低于P6预案,而单一地营造阔叶树会导致该预案下针叶树的面积百分比低于P6预案;随着针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针叶树(红松和落叶松)所占面积比例随之增加;随着阔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阔叶树(蒙古栎)所占面积亦随之增加;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减少了研究区白桦的分布面积.不同的造林措施不仅改变树种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还影响其空间格局:随着针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针叶树(红松和落叶松)的聚集度指数随之增加;随着阔叶树种造林比例的增加,阔叶树(蒙古栎)的聚集度指数随之增加;人工更新造林措施对白桦的聚集度指数无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775 / 17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工更新造林成效分析研究 [J].
许刚 ;
侯昆龙 ;
刘鑫 ;
孙清华 .
林业勘查设计, 2007, (01) :47-49
[2]   1987年特大火灾后不同树种种植比例对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的长期影响 [J].
王绪高 ;
李秀珍 ;
贺红士 ;
解伏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855-861
[3]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J].
赵炳柱 ;
贾炜玮 ;
李凤日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2) :84-86
[4]   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固碳能力估算 [J].
胡会峰 ;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2006, (01) :291-296
[5]   大兴安岭不同演替阶段白桦种群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J].
王爱民 ;
祖元刚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90-193
[6]   清末以来东北森林资源开发及其环境代价 [J].
衣保中 ;
叶依广 .
中国农史, 2004, (03) :116-124
[7]   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 Ⅰ.运行机制 [J].
徐崇刚 ;
胡远满 ;
常禹 ;
李秀珍 ;
布仁仓 ;
贺红士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37-844
[8]   不同造林方式小美旱杨全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J].
崔悦慧 ;
闫琳 ;
王立明 ;
刘静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23-28
[9]   天保工程对集体林区的社会影响评价 [J].
洪家宜 ;
李怒云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1) :115-123
[10]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J].
满秀玲 ;
屈宜春 ;
蔡体久 ;
佟德海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