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70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机构
[1]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庆阳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杨陵
关键词
辽东栎林; 油松林; 刺槐林; 生物量;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黄土高原; 子午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4 [桤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域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暖温带森林优势群落辽东栎林、油松林及刺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量及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丘陵区子午岭油松林、辽东栎林和刺槐人工林 3林分总生物量为 :86 .2 4 7、12 9.0 0 5 t/ hm2和 14 4 .795 t/ hm2 ,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85 .2 2 3、12 6 .989t/ hm2和 14 2 .4 88t/ hm2 ,随群落针阔树种转化替代 ,群落总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年均生长量为 3.2 75~ 5 .6 99t/ hm2。生物量和年生长量排序为刺槐人工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凋落物贮量表现为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 ,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林分郁闭度和林下凋落物的不同引起的 ;刺槐林和辽东栎林林下植被层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凋落物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同化器官的各种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器官 ,茎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最低。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 :0 .74 5、1.378t/ hm2和 1.80 5 t/ hm2 。不同林分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差别较大。因采伐而引起的 3林分林地养分流失量分别达 6 5 .4 5 %、5 3.76 %和 2 5 .1%。 3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 :刺槐林 >辽东栎林 >油松林。凋落物营养元素贮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J].
张希彪 ;
郭小强 ;
周天林 ;
上官周平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2) :267-274
[2]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问题探源 [J].
杨文治 ;
田均良 .
土壤学报, 2004, (01) :1-6
[3]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J].
李裕元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4, (02) :252-260
[4]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J].
杨玉盛 ;
林鹏 ;
郭剑芬 ;
林瑞余 ;
陈光水 ;
何宗明 ;
谢锦升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78-1289
[5]   辽东栎叶片凋落物在不同气候带下的分解及其主要元素释放的比较(英文) [J].
王立新 ;
王瑾 ;
黄建辉 .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 (04) :399-407
[6]   西双版纳热带人工雨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J].
唐建维 ;
张建候 ;
宋启示 ;
黄自云 ;
李自能 ;
王利繁 ;
曾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6
[7]   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林分类型凋落物的研究 [J].
曾曙才 ;
苏志尧 ;
古炎坤 ;
谢正生 ;
刘月秀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1) :154-156
[8]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量和能量密度研究 [J].
桑卫国 ;
苏宏新 ;
陈灵芝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S1) :88-92
[9]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植物特征与土壤元素动态(英文) [J].
王国宏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8) :990-998
[10]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刺槐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 [J].
刘世海 ;
薛智德 ;
余新晓 ;
罗晶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3) :1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