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黄土高原坡面土壤侵蚀与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7
作者
马琨 [1 ]
马斌 [2 ]
何宪平 [3 ]
罗登科 [4 ]
徐志有 [2 ]
机构
[1] 不详
[2] 宁夏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4]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5] 彭阳县王洼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6] 彭阳县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影响因子; 宁南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对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坡度、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量和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峰值均出现在6月,6月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平均可达全年的29.42%、39.95%。土壤侵蚀量以农作利用方式最高,在14°30″下土壤侵蚀量是9°的4.05倍,自然荒坡土壤侵蚀量最低,只有农地利用模式的34.41%。相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量表现为农地>苜蓿+沙打旺>小冠花>自然荒坡,但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变化特征不一致。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有次降雨量、雨强、降雨动能和降雨侵蚀力。各因子年间呈波形变动,以雨强和降雨侵蚀力变异幅度最大,可达35.79%75.86%,次降雨量和降雨动能变异较小,只有25.72%31.24%。降雨侵蚀力(R)呈单峰型分布,R(EI30)可以描述区域降雨侵蚀特征。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侵蚀力和径流量、泥沙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而径流量和泥沙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利用模式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效益研究 [J].
杨一松 ;
王兆骞 ;
陈欣 ;
张如良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84-87
[2]   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J].
左长清 ;
胡根华 ;
张华明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6) :89-91
[3]   宁夏南部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J].
袁丽侠 ;
雷祥义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05-208
[4]   黄土坡地耕作侵蚀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J].
王占礼 ;
邵明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6) :63-67
[5]   宁南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J].
陈奇伯 ;
齐实 ;
孙立达 ;
张宇清 ;
柳长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1) :34-37
[6]   黄土高原降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J].
王占礼 ;
邵明安 ;
常庆瑞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06-110
[7]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M]. 商务印书馆 , 傅伯杰等著, 2002
[8]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宝元等编著, 2001
[9]   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研究——以涪江流域黄羊小流域为例 [J].
邓玉林 ;
李春艳 ;
王玉宽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7-10
[10]   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研究——以涪江流域黄羊小流域为例 [J].
邓玉林 ;
李春艳 ;
王玉宽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