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郑永战
机构
[1] 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郑州
关键词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1993.01.015
中图分类号
S334.5 [杂种优势利用];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以48个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遗传距离(D2),并对其进行聚类和分类,同时还探讨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不能完全反映亲本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大小;聚类结果与材料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聚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反映的是亲本间的形态差异。玉米在种子活力、苗期地上干重、生育前期植株生长速度3个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但三者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的直线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用遗传距离预测玉米杂种优势有其局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的稳定性分析 [J].
吴建宇 ;
任和平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0, (03) :301-309
[2]   距离分析方法与杂种优势 [J].
郭平伸 ;
张金栋 ;
甘为牛 ;
蔡民华 .
遗传学报, 1989, (02) :97-104
[3]   遗传距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化的研究 [J].
王蕴波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18-22+108
[5]   玉米自交系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研究初报 [J].
汪茂华 ;
陈彦惠 ;
张传贞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4) :407-416
[6]   玉米常用自交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距离的研究 [J].
赖仲铭 ;
杨克诚 ;
杨光轩 .
四川农学院学报 , 1983, (01) :71-78
[7]   水稻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 [J].
徐静斐 ;
汪路应 .
安徽农业科学, 1981, (S1) :65-71
[8]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J].
刘来福 .
遗传学报, 1979, (03) :349-355
[9]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