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化研究

被引:17
作者
赵宗江
胡会欣
张新雪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河北经贸大学校医院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中药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1 [中药药性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 ,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 ,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 ,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 ,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 ,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试论药物归经的几个问题 [J].
唐学游 .
中医药研究, 1992, (02) :53-54
[2]   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J].
郭顺根 ;
牛建昭 ;
贲长恩 ;
王德福 ;
丁绍凤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3) :17-21+80
[3]   中药药理和归经关系的统计分析 [J].
李仪奎 ;
徐莲英 ;
马建平 .
中药通报, 1988, (07) :48-51+64
[4]   中药归经理论的讨论 [J].
雷羽 .
中成药研究, 1987, (10) :44-45
[5]   明目中药的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J].
徐经采 ;
朱梅年 .
微量元素, 1987, (02) :23-28
[6]   实时超声探讨“胸胁苦满”及用小柴胡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J].
聂凤禔 ;
狄淑珍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07) :419-421+389
[7]   略论中药归经和受体学说 [J].
丁荣施 .
广东医学, 1986, (05) :28-30
[8]   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 [J].
高其铭 .
中成药研究, 1985, (05) :32-35
[9]   从中草药化学成分看归经的意义 [J].
沈海葆 ;
叶定江 .
辽宁中医杂志, 1985, (03) :39-41+35
[10]   H-麝香酮阴道给药途径的探讨 [J].
徐莲英 ;
戴荣兴 ;
陶建生 ;
莫启忠 ;
宫斌 ;
茅惠明 ;
王菊妹 .
中成药研究, 1985, (0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