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