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与脱贫模式探讨

被引:10
作者
梁汉媚 [1 ]
方创琳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基本特点; 脱贫模式; 脱贫对策;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1.06.010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通过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社交情况以及城市贫困的社区分布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提出三条形成城市贫困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链条,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保障不完善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弱以及人力资本偏低和市场需求高三方面引发城市贫困。并构建了城市贫困脱贫模式,分析了脱贫过程以及将"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作为脱贫模式的核心。得出了四个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反贫困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提高贫困主体自身素质,强化脱贫意识;三是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完善再就业服务;四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事业,拓宽救助渠道。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大城市低收入邻里及其居民的贫困集聚度和贫困决定因素 [J].
何深静 ;
刘玉亭 ;
吴缚龙 ;
Chris Webster .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1464-1475
[2]   南京市不同社会群体的贫困集聚度、贫困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J].
何深静 ;
刘玉亭 ;
吴缚龙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703-715
[3]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地理的实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袁媛 ;
许学强 .
地理科学, 2008, (04) :457-463
[4]   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J].
刘玉亭 ;
吴缚龙 ;
何深静 ;
李志刚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73-1082
[5]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贫困的影响分析 [J].
高云虹 ;
张建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5) :67-71
[7]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J].
丁四保 .
开放导报, 2006, (02) :48-51
[8]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 [J].
李志刚 ;
吴缚龙 .
地理学报, 2006, (02) :199-211
[9]   面临新城市贫困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对策研究 [J].
苏勤 ;
林炳耀 ;
刘玉亭 .
人文地理, 2003, (05) :17-21
[10]   中美两国城市贫困区位化比较研究 [J].
李潇 ;
王道勇 ;
不详 .
城市问题 , 2003, (05)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