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5
作者
赵双飞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变化; 长株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加强土地空间管制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1986年、1995年、2005年3期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长株潭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和水田是长株潭地区的优势地类。这段时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水田面积持续减少。其他地类面积波动变化。(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换。大部分水田、旱地、林地、灌木林地和水域转换成了城镇建设用地。新增的农村居民用地主要由水田转换而来。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呈现出依附原有建设用地增长和跳跃式的增长2种方式。(3)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沙市区、株洲市区和湘潭市区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大;醴陵市、炎陵县和茶陵县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较小。(4)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年均变化速度不是很快。正向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水域和草地,其中增长变化最快的是城镇建设用地;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负向变化,其中减少变化最快的是果园。研究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差异是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发生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J].
许月卿 ;
罗鼎 ;
冯艳 ;
彭建 .
资源科学, 2010, 32 (09) :1752-1760
[2]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J].
石龙宇 ;
崔胜辉 ;
尹锴 ;
刘江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08-714
[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以西辽河流域为例 [J].
张伟科 ;
封志明 ;
杨艳昭 ;
孙小舟 ;
游珍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573-579
[4]   LUCC时空过程研究的方法进展 [J].
刘纪远 ;
邓祥征 .
科学通报, 2009, 54 (21) :3251-3258
[5]   1907~1968年广州建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J].
纪芸 ;
孙武 ;
李国 ;
蒋海荣 ;
管国祥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1) :121-126
[6]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综述[J].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丁建丽.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7]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8]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初步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拉孜县为例 [J].
赵延治 ;
程宏 ;
王贵勇 ;
邹学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61-267
[9]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周宇宇 .
地理研究, 2001, (06) :679-687+772
[1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1, (06) :64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