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分区:方法与方案

被引:12
作者
黄宝荣 [1 ]
李颖明 [1 ]
张惠远 [2 ]
许开鹏 [2 ]
邹秀萍 [1 ]
王毅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
[2]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关键词
环境管理; 分区; 方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区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进行环境管理分区,根据各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政策,将有效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我国环境管理分区。首先,在我国3大自然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已有的相关区划成果,把我国划分为4个环境管理大区,包括:南部季风区、北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其次,通过建立的包含13个指标的环境管理分区指标体系,采用一维化欧式距离法分析各环境管理大区下相邻省级行政区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把环境特征相似性大的相邻地区划分到同一分区,得到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我国环境管理分区方案。然后,结合地区间历史渊源和区域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对基于相似性分析的初步分区方案进行调整,把我国划分为8个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环境管理区。最后,根据相关调整原则和方法,对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分区方案的边界线进行调整,得到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分区方案,把我国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区、华北山地与高原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8个环境管理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601 / 56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 [J].
丁四保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587-592
[2]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J]. 黄宇驰,鄢忠纯,王敏.上海环境科学. 2007(06)
[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J]. 黄宇驰,鄢忠纯,王敏.上海环境科学. 2007 (06)
[5]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6]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孙娜 ;
陆晨刚 ;
高翔 ;
李春雷 ;
陈立民 .
环境科学, 2007, (03) :664-668
[7]   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区划研究 [J].
封志明 ;
潘明麒 ;
张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1) :45-54
[8]   秦岭南北地区人口增长对水资源影响的比较研究 [J].
刘登伟 ;
封志明 ;
延军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S1) :147-151
[9]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J].
田永中 ;
陈述彭 ;
岳天祥 ;
朱莉芬 ;
王英安 ;
范泽孟 ;
马胜男 .
地理学报, 2004, (02) :283-292
[10]   北京及华北平原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的汇聚系统——边界层输送汇 [J].
苏福庆 ;
任阵海 ;
高庆先 ;
张志刚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21-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