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以中国各省份为样本

被引:3
作者
张焕明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
[2]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发展战略; 经济收敛;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08.11.00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引进或研发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行赶超战略有利于本地区与领先地区间的经济收敛。并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省区的经济增长现实验证了理论假说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 [J].
徐现祥 ;
舒元 .
世界经济, 2005, (01) :47-57
[2]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 [J].
邹薇 ;
代谦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5) :26-38+205
[3]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J].
林毅夫 ;
李永军 .
管理世界, 2003, (07) :21-28+66
[4]   经济增长与趋同假说 [J].
朱保华 ;
徐丽天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0, (04) :3-11
[5]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理论及实证分析[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张焕明, 2007
[6]  
The augmented Solow model and the African growth debate*[J] . Anke E.Hoeffler.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2 (2)
[7]  
Convergence of China’s regional incomes[J] . Zongyi Zhang,Aying Liu,Shujie Yao.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1 (2)
[8]   I just ran two million regressions [J].
SalaIMartin, XX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87 (02) :178-183
[9]  
Interpreting tests of the convergence hypothesis[J] . Andrew B. Bernard,Steven N. Durlauf.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1996 (1)
[10]   Convergence revisited [J].
Evans, P ;
Karras, G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6, 37 (02) :24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