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的阐释

被引:51
作者
汪立荣
机构
[1] 广州大学
关键词
移就; 概念整合; 图式映射; 凸显属性; 凸显角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4 [语法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探索移就。移就的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抽象的认知框架(I1)与特定情景或概念认知域(I2)。两个输入空间是图式映射关系。认知框架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它们与I2中的成分相对应并在合成空间整合为虚拟的场景。移就的形容词具有激活认知框架并凸显属性的作用。在合成空间,形容词所表示的属性是隐现角色的凸显属性,而名词所表示的角色是框架中的凸显角色。凸显属性与凸显角色结合于合成空间,从而形成移就的语言表达。根据属性凸显,移就可分为情感类和非情感类。移就的属性转移具有从具体出发的单向性特点,包括从人到物、从人到人的“部分”和从物到物三种方式。属性之所以可实现转移却不会造成语言系统的混乱,是因为被转移的属性是隐现角色的稳定属性,隐现角色及其稳定属性关系密切并牢固地存贮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移就的属性转移方向具有从具体到抽象而不是相反的单向性特点的原因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239 / 248+328 +3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语篇模糊与空间映射理论 [J].
项成东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06) :12-16
[2]   信仰空间的话语功能 [J].
熊学亮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02) :89-96+161
[3]   空间映射论与常规含意的推导 [J].
朱永生 ;
蒋勇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01) :26-33+81
[4]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 [J].
刘正光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8-12
[5]   英汉移就中的两种特殊的转移形式 [J].
蒋跃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2) :8-9
[6]   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 [J].
汪少华 ;
郑守疆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06) :7-11
[7]   转指和转喻 [J].
沈家煊 .
当代语言学, 1999, (01) :3-15+61
[8]  
离散数学.[M].邵学才;叶秀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9]  
比喻、近喻与自喻.[M].刘大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0]  
辞格与词汇.[M].李国南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