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古老的肾形藻泥丘相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以滇东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4
作者
朱同兴
罗安屏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泥丘; 矿物组成; 震旦系灯影组; 肾形藻; 云岩; 镁方解石; 地质意义; 首次发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迄今为至,国内外对肾形藻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寒武纪泥丘相(Pratt,1984;James&Klappa,1983;王剑等,1990)和泥盆纪泥丘相(Mountjoy&Jull,1978;高健,1991)中,还未涉及到前寒武纪。近年来,通过对滇东北地区震旦纪灯影期中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研究,作者首次发现表附-肾形藻不仅发育于古生代,而且更发育于震旦纪灯影期(距今约为650Ma)。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肾形藻生长层位。灯影期肾形藻的发育程度,包括肾形藻的含量及其功能、空间展布和分布于相剖面上的纵向厚度等,均远超过古生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震旦纪灯影期缺乏食藻类动物,从而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