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句背后的集体记忆和社会无意识

被引:13
作者
程寅 [1 ]
黄锦章 [2 ]
机构
[1] 不详
[2]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3] 不详
[4]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批评语篇分析; 网络造句; 集体记忆; 社会无意识; 后现代主义;
D O I
10.16027/j.cnki.cn31-2043/h.2011.06.002
中图分类号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批评语篇分析理论探讨网络造句背后的集体记忆和社会无意识。网络造句的行为主体是以80后与90后为主的草根群体,网络造句带有明显的仪式化、娱乐化和脸谱化倾向,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文化心态。年轻的网民通过集体造句寻找自己的群体标记,发泄内心的激情,并对社会事件作出直白的或隐晦的批判。网络造句显示了特定社会群体对特定事件的集体记忆,通过语篇分析,可以发现在碎片化的造句形式后面,掩藏着的是当前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群体性孤独和心理压抑,以及年轻一代草根群体的边缘化生存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
    李兴军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 (04) : 8 - 10+21
  • [2] 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 商务印书馆 , 徐赳赳, 2009
  • [3] 批评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辛斌, 2005
  • [4] 论集体记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著, 2002
  • [5] 社会分工论[M]. 三联书店 ,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 2000
  • [6] 论文字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著, 1999
  • [7] 荣格文集[M]. 改革出版社 , (瑞士)荣格(CarlGustavJung)著, 1997
  • [8] 存在与虚无[M]. 三联书店[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 著, 1987
  • [9]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 1987
  • [10] 萨特戏剧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法]萨特(Sartre,J·P·)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