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研究

被引:1
作者
李金星
丁煜
机构
[1]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低保标准; 低保替代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食品消费价格指数; 最低工资标准; 就业;
D O I
10.14132/j.2095-7963.2011.01.002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根据政府部门统计数据,认为厦门市"低水平-高附加值"的低保给付方式导致了"内部人-外部人"现象的形成,而且没有产生明显的就业抑制或激励效应。同时,其动态调整在部分年份因滞后于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而损害低保对象的购买力。鉴于此,提出,在地方政府财力有保障的情况下,应优先提高低保标准,保障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给予低保对象实现就业的政策支持以帮助其摆脱福利依赖;建立低保标准增长与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此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制度安排研究——以上海为例 [J].
黄晨熹 .
社会学研究, 2007, (01) :137-160+245
[4]  
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丁国炎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