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嵩草属优良牧草恢复“黑土滩”植被试验研究报告

被引:27
作者
黄葆宁,李希来
机构
[1]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
关键词
生草层秃斑—“黑土滩”,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嵩草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3 [草原类型];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在青南果洛地区进行4年多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黑土滩”的形成过程是高寒草甸草地生草层的秃斑化过程,秃斑化的起点是植被稀疏的过牧地段或鼠害土质疏松地段,生草层的秃斑化造成“黑土滩”植被的毒杂草化,极度秃斑化“黑土滩”的可食牧草和毒杂草比值仅为0.33;②野生高山嵩草、矮嵩草、窄果蒿草和线叶嵩草的抽穗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种子成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下旬和9月上旬;③电镜扫描观察发现,线叶蒿草、窄果嵩草和高山蒿草的果实具有保护组织机械性强,腔隙组织发达以及高山嵩草胚深埋胚乳之中等解剖学结构特征;④野生嵩草种子收藏一年半后,最高发芽率为13%,利用0.03g/ml氢氧化钠浸泡3h,流水冲洗,最高发芽率可达60%;⑤在小区种植线叶蒿草、窄果嵩草和高山嵩草的种子均表现连年出苗的特点,年份最高出苗率分别为13%、4.5%和2.7%,在4年生长发育期间分蘖率分别为31.3%、12.2%和0,无生殖枝条出现;⑥在大区种植经过氢氧化钠处理的嵩草种子,第二年在2.7hm2试验区中平均1m2幼苗株数为10株左右,株高1.7cm,每株叶片1~3个;⑦“黑土滩”补种禾本科牧草五年后,呈现禾草产量显著下降,毒杂草上升,植物活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