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31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钟雪云
钟立业
赵洪云
管慧红
彭龙云
张希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广东广州,广东广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 心肌梗塞; 再生;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 5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d ,也于第 3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 2周、4周将动物处死 ,取出心脏 ,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ISO后 2周、4周 ,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 :G -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 ,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2 / 4+1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异丙基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崔松山
    王柏苓
    黄琪
    崔华子
    班翔
    李树祥
    张殿清
    关承华
    薛玉洁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2, (05) : 335 - 33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