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人工管理驱动下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

被引:49
作者
张华兵 [1 ,2 ,3 ]
刘红玉 [1 ,2 ]
郝敬锋 [1 ,2 ]
李玉凤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海滨湿地; 自然驱动; 人工管理; 景观格局变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面积由205.31 hm2降至55.60 hm2,景观多样性指数1.4284降低到1.2928,优势度从0.3634上升到0.7766,表明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呈降低趋势,优势度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变化的结果导致景观带状特征变弱,镶嵌性特征十分明显;1987—1997年期间,景观格局空间演变表现为从陆地向海洋的单向演替;而1997—2007年,景观演替呈现多向性特征。(2)自然湿地区,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从0.4844下降到0.3164;而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其指数从0.9019上升到1.4754。景观带状格局发育更加明显,各景观带宽趋于均匀,并且景观从陆地向海洋呈单向演替特征。(3)影响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是:自然湿地区主要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其主要自然过程如地貌过程和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等呈连续性变化,从而导致景观演变呈带状连续性发展;人工管理区主要受人为管理影响,人为管理往往使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发生突变,从而使景观演变呈多向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附视频
    马喜君
    陆兆华
    林涛
    [J].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04) : 599 - 602
  • [2] 外来种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及对策
    袁红伟
    李守中
    郑怀舟
    方舟易
    [J]. 海洋通报, 2009, 28 (06) : 122 - 128
  • [3]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刘红玉
    李玉凤
    曹晓
    郝敬峰
    胡俊纳
    郑囡
    [J]. 地理学报, 2009, 64 (11) : 1394 - 1401
  • [4] 盐城湿地类型演化预测分析
    张怀清
    唐晓旭
    刘锐
    周金星
    凌成星
    [J]. 地理研究, 2009, 28 (06) : 1713 - 1721
  • [5] 江苏省盐城海岸带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丁晶晶
    王磊
    季永华
    丁玉华
    李荣锦
    [J]. 湿地科学, 2009, 7 (03) : 202 - 207
  • [6] 盐城自然保护区海滨湿地植被演替的生态机制
    姚成
    万树文
    孙东林
    钦佩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 2203 - 2210
  • [7]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外来种互花米草的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J]. 刘春悦,张树清,江红星,王会.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 [8]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晓龙
    李培英
    李萍
    徐兴永
    [J]. 海洋科学进展, 2005, (01) : 87 - 95
  • [9] 潮滩湿地N、P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高建华
    欧维新
    杨桂山
    不详
    [J]. 湿地科学 , 2004, (03) : 220 - 227
  • [10]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健康设计
    刘青松
    李杨帆
    朱晓东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 143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