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春性小麦品种的播期效应及其生产意义

被引:10
作者
袁礼勋
汤永禄
黄钢
余遥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中国成都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春性强弱; 播期效应;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0.02.006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择四川春性强弱不同的小麦新品种,于1996~1998年在盆西平原稻茬麦田进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1)小麦产量的播期效应因品种春性强弱和年份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别。强春性早熟品种对迟播有较好的适应性,正常年份(无明显倒春寒)于10月底播种不会出现结实异常,但在低温年份会因结实锐减导致严重减产;弱春性晚熟品种早播可获得较高产量,愈迟减产愈多;春性中熟品种年际之间和播期之间的产量波动都相对较小,适播期弹性较大,但以适期早播产量更佳。(2)强春性品种迟播后穗数和粒数变化较小,弱春性品种早播的穗数和穗粒数均较高,是其适宜迟播或早播的原因。三类型品种播期间千粒重的变化均相对较小。(3)旱区小麦抢墒早播宜选用弱春性品种,增加复种需晚播时,应选用强春性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小麦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金善宝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