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产业集群辨识、评估及其产业链演变研究

被引:4
作者
吕岩威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链; “三维度坐标系”概念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构建中国工业产业集群辨识与评估的概念框架与理论模型,从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16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群发展状况进行辨识与评估,并进一步探讨了集群产业链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已具有较强的集群效应,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其他行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已由简单、单向、线性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演变成复杂、双向、交织融汇的"产业网"发展模式。因此,为促进中国工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应因地制宜,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合理部署,积极扶持关联行业;转变方式,着力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IT产业的空间集聚:基于30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王家庭 ;
张俊韬 .
当代经济科学, 2011, 33 (01) :85-90+127
[2]   我国三大经济圈金融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J].
张慧文 .
管理世界, 2010, (06) :173-174
[3]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 [J].
谢里 ;
罗能生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12) :1836-1844
[4]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洪焦 ;
孙林岩 ;
吴安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64-72
[5]   产业的集群化特征与集群式发展研究——基于中国投入产出的方法 [J].
朱英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105-113
[6]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J].
罗勇 ;
曹丽莉 .
经济研究, 2005, (08) :106-115+127
[7]   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 [J].
李凯 ;
李世杰 .
管理世界, 2004, (12) :68-76
[8]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J].
吴学花 ;
杨蕙馨 .
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0) :36-43
[9]   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J].
梁琦 .
统计研究, 2003, (09) :21-25
[10]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