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高凤杰 [1 ,2 ,3 ]
张柏 [1 ]
雷国平 [3 ]
王宗明 [1 ]
宋开山 [1 ]
任春颖 [1 ]
宋戈 [3 ]
宁静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TM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牡丹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长期毁林开荒及过度采伐导致牡丹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林缘锐减,生态脆弱性突显。为改善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牡丹江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基于遥感和G IS技术,在获取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及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探讨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研究区旱田面积大量减少,共减少812.27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林地增加最为显著,共增加701.36 km2。退耕以还林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退耕前的40 092.70万元增加到40 760.33万元,共增加667.63万元。退耕还林成效显著。此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明,旱田与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剧烈,说明在推行生态退耕工程的同时,毁林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4,参22。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39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