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理论的传播、流变及影响

被引:13
作者
朱丽君
机构
[1]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同体理论; 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共同体理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马克思、滕尼斯、涂尔干等对其皆有独到见解。这些理论流播至日本后,在解释农村社会的结构与形态时,"共同体"已成为一个关键词。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产生了科学共同体理论,反过来影响了欧洲和其他地方。当代中国学界对共同体的译介和学科差异,导致对共同体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不足。厘清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流变,从不同的领域和观点中汲取有益内容,有助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上,找到更高、更好的研究视野。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2]  
水利社会的类型.[M].张俊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M].(德) 韦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必要的张力.[M].(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3,
[6]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7]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8]  
亚里士多德全集.[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  
西方社会思想史.[M].于海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